侨务工作 首页 > 侨务工作
膨胀得国土-- 访日随笔
发布时间:2008-07-29作者:本版编辑来源:null

 

膨胀的国土

 

——访日随笔

 

“嫂子,您还是那么漂亮!”

 

“我们都老了。”

 

“如果我和哥哥年纪差不多,当年也会向您发起猛攻,那您就不一定是嫂子了。”

 

“小死鬼!”

 

“若是真的,您会嫁给谁?”

 

“别瞎说了,你们兄弟都很好,你们全家人都很好。”她目光投向远方。

 

“中国人都很好。”她一往情深地说。

 

……

 

这是1995年9月?熏我率团访问日本时?熏见到阔别8年的哥哥嫂子时的一席话。

我的堂兄,年轻时很英俊,也很有本事。娶的这位嫂子是日本姑娘。她的爸爸妈妈是日本开拓团的农民,1945年日军投降时,一家人在战乱中逃散,当时她还不到两岁,被当地的村民李氏人家收养。她渐渐长大,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漂亮,村里的人都很喜欢她,称她“小日本”,省略了中国人都知道的那个字。

 

她当了嫂子之后,接连生了8个儿子,使本来就很贫困的生活更加贫困了。

 

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之后,她的生父终于找到了她,于1988年把嫂子和全家人都接回日本。兄嫂一家离开中国之后,我一直很想念他们,这种思念常常使我回忆起孩提时的美好时光。

 

这次去日本,我带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看到了日本国,看到了日本人,看到了嫂子。

 

我们代表团一行7人,先后考察了大阪、奈良、京都、名古屋、金泽、东京、冲绳等地,所见所闻,感触很多。但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这个人口1个多亿,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和三千九百多个岛屿组成的、面积仅有37万多平方千米的国家,它的国土在延伸,在发展,在膨胀。是向海洋延伸,是向地下发展,是立体的放射性的不断膨胀。

 

填海扩充

 

日本,是一个拥有大海的国家,是由被大海拥抱的一个又一个群岛组成的海上绿洲。白云飘动,大海茫茫,她在白云深处,她在水的中央。从飞机窗口向下俯视,在明媚的阳光下,简直令您心旷神怡,激动不已。

 

一个个岛屿像一个个刚刚形成的生命细胞,在温馨的母体中轻轻地躁动。中间隆起的墨绿色的山林高地是细胞核,四周逐渐平缓下来的沃野田园是细胞体,外围的不规则的一环又一环的嫩细柔软的沙滩是细胞壁。而汹涌澎湃如同雪崩般的层层浪花,带着大海的满怀激情,从四面八方前赴后继呼啸而来,付给生命细胞体的是无穷的力量,是一腔的火热。远方大大小小的绿岛,有的被白云缠绕若明若暗,有的被雾气笼罩时隐时现,有的在汪洋之中崭露头角,有的在海天之间半含半露。

 

当我们乘坐的国际航空公司波音747客机在空中飞行了2个小时之后,开始拨开云层徐徐降落时,眼前出现的是大阪关西机场。它是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沉箱漂浮式填海造地技术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国际机场。它的外形像一条巨大的海鲸,漂浮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海面。一架架银色雄鹰腾空而起,一辆辆空中客车踏浪而来,它在昼夜不停地迎送着一批批国际客人。而把这座造型别致的航空港和大阪市连接在一起的?熏是一座长虹般的高架钢铁公路大桥。它像男子汉的臂弯一样?熏一往情深地挽着这位鱼美人走向大海?熏面向蓝天。

 

我们下了飞机改乘大客车,飞驰在通往市区的公路上。进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半岛,一条又一条的运河。一个半岛一片绿,一片绿洲一个岛。有的岛上建起了工厂,有的岛上工厂正在建设,远处还有不少平台和船舶,它告诉我们,一个个新的岛屿正在孕育之中。

 

连接这些半岛的是一座又一座现代化桥梁。这些桥梁有银灰色的,有米黄色的,有橘红色的,有墨绿色的。有淡雅的斜拉桥,有凝重的拱形桥,有抛物线型的高架桥,有起伏跌宕的立交桥。风格不一,各具特色。大阪市内河流很多,水域面积占据10%,因此被称为“水都”。而河上又多桥,故又有“八百桥”之称。整个大阪市就是一座桥梁博物馆。桥路相连

 

路桥交叉,远远望去,奔驰在路桥上的各种车辆像海浪在奔腾,像彩云在飘动。

 

这些桥路的建筑材料都是钢铁,大桥的桥墩是钢材,支柱是钢材,桥梁是钢材,桥面也是钢材。色彩和谐淡雅,线条简洁明快,造型厚重坚实,既有使用价值,又有美的感觉。我们走过的日本城市都是这样,几乎看不到砖瓦水泥建筑物,路桥是这样,其他设施也是这样。灯杆、护栏、路牌、隧道以及楼房的框架,都是钢铁。据日本朋友讲,近几年为了防地震,很多住宅楼房的基础也用钢材。日本已进入钢铁时代,砖瓦水泥已经成为历史。

 

整个大阪市有一半的面积是填海扩充的。在日本,有的小城市也是填海建成的。当今世界填海造地技术日本居首位。这些技术不仅大量用于国内,而且也向外输出。过去认为,沧海桑田是地壳变迁自然形成,而在日本,这种普遍的传统理论已经发生变化。这里人在填海,人在造地。从这种意义上说,日本既是一个海洋之国,又是一个填海之国。他们在向海洋扩张,在向海洋要地。

 

海洋是美丽的,海洋是神秘的。海洋是地球的基本特征。没有海洋就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更没有人类的明天。

 

海洋本身也是一个世界。有海的生物,有海的水族。海里有高山,有深谷,有树林,有草原。海里的不同生物也像陆地上的不同民族一样,有文明的,有愚昧的,有聪明的,有蠢笨的。横行霸道的是大鲨鱼,诡计多端的是小墨斗,悠然飘逸的是海蜇,变幻多姿的是珊瑚。就是在称王称霸的庞然大物鲸鱼的背上腹下,也寄生着一群群的小鱼仔。它们是不是鲸鱼的子弟,我说不清。但我看清的是它们洋洋得意,狐假虎威,不劳动,不工作,不用脑筋,不用付出,却无所不有,不用各尽所能就各取所需了。海洋世界是自由的,但也不是平等的。

 

追求光明,群居而生,也是海洋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潜水艇的灯光像阳光一样吸引一群群的游鱼,它们欢腾跳跃,追逐不舍。在珊瑚丛中,一群一群的小鱼,像陆地的小鸟一样,五光十色,自由飞翔,非常可爱。

 

这些壮观景象是我在冲绳乘坐潜水艇见到的。同时也使我想起日本的这种填海举动,如果被东海龙王发现,一定会怒发冲冠,暴跳如雷,率领部族,登门声讨,弄不好还要发生日本海大海战。

化零为整

 

作为一个岛国,最大的困难是交通。然而由几千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的日本,最先进的最发达的也是交通。先进的公路铁路桥梁,跨过高山大海江河,把日本岛国连接一起,形成整体。

 

平坦开阔、设施齐全的现代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就是农村通往田间,山镇通往林区的小路,也都是黑色路面。水田的池埂,登山的小径,也都是水泥修筑。

 

交通安全设施十分先进。路旁的公用电话是等距离安设,交通标志是灯光显示,路况监测是电视录像,公路维修是机械化施工。在施工路面上,摆动旗帜指挥交通的是机器人。它昼夜不停埋头苦干,舍身忘我地工作,连工资和奖金都不要。

 

铁路交通也非常方便。新干线通往全国各个主要城市,时速可达150千米,非常平稳,没有颠簸,没有噪音。单轨高速铁路也开始投入运行,而且还在扩建。车站自动售票的窗口很多,随时售票,昼夜服务。车次很多,每次间隔时间很短。乘车都有座号,座椅单面朝向,可以自动调节坐势角度。座位舒适,都是软座。窗口明亮,视野开阔。列车上只有一位列车长,不时地来回走动为客人服务。没有员怎么能称长呢?日本就是这样,县市也多,官职也多,轮流做官,有官瘾的人都有机会过把瘾。车上的乘客多数在看书看报,高声谈论的也有,但很少。上下车自动排队,没有拥挤的,更没有抢上抢下呼儿唤女的。

 

城市交通更为方便,尤其是东京这座人口密度属于世界第一的大城市,根本不存在乘车难的问题。地上有三层,一层是地面公路,一层是高架公路,一层是新干线铁路。地下有三层,都是地铁。地铁没有乘务员,都是自动售票,自动检票。

 

在日本,地面上的人都在汽车里,地下的人都在火车上,只有在开阔明亮、空气新鲜、十分宽敞的车站出入口,才能见到穿着整齐的熙熙攘攘的人群。

 

夜幕降临之后,陪伴月亮和星光的是一片灯火。尤其是东京的银座,就像一个由灯光组合的透明体,光芒四射,银光闪烁,令人惊叹不已。整个街市,像金山拔地而起,似银河从天而降。然而,就在这现代化都市的中心,在高耸如林的广厦旁,在寸土寸金的地段里,却有一座座十分豪华的坟墓,一块块制作精良的墓碑,一株株参天古树,一片片茵茵绿地。这样的墓地,是富贵的象征,是地位的标志。在这里,幽灵似的萤火忽闪忽灭,鬼火般的灯光若明若暗。他们虽然离开了人间,但对这个世界难以割舍,对这个城市十分留恋。

 

银座不愧为灯的海洋,灯的市区。灯天灯地灯世界,月光星光宇宙光。人们在这里被灯笼罩,被光涂抹,被灯光感动,也都闪闪发光。

 

这个世界里,人人都喜欢光明,光明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向往,给人以追求。而一片昏暗,才使人不知东南西北,才使人被愚弄蒙骗。

记得我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时,有一天夜里,我领着县革命委员会军管组的几位同志去住宿。每个人都抱着一套被褥,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在泥泞的小路上慢慢走。在遥远的夜空里,微弱的寒星之光也被乌云遮住了。我在前面带路,并让他们一个紧跟着一个。路过门前小沟,我跳了过去,他们也跟着跳了过去,一个比一个用劲,都担心掉进水沟里。走了三五步我又跳了一下,他们也跟着跳,在不到一百米的距离里,就跳了五六次。到了驻地之后,他们松了口气,无可奈何地说:“哎呀,你们这里的水沟怎么这么多呀!”然而,到了第二天早晨,他们才看清这里一条沟也没有,才知道被我捉弄了,是在黑暗中被捉弄的。我还笑着对他们说,这些还算客气的,下次非让你们尝尝摸着石头过河的滋味不可!

 

如果说,日本的公路铁路把岛国化零为整,把整个民族联结得十分紧密,那么日本发达的航空业则是架起的空中桥梁,形成了空中交通网络,使日本的空气也向外膨胀。

 

9月20日,我拜会名古屋政府官员时,一位官员向我介绍说,仅名古屋市,每年约有60万人去夏威夷度假,时间一个月左右。为什么他们对旅游度假这样有兴趣呢?主要是日本人的工资高,收入高,生活质量也高。他们每人每天至少要拿一万日元的工资,每月最低法定工资是30万日元。这就为飞向世界各地提供了条件。

 

前面提到我的那位日本大嫂,到了日本之后,他们夫妇两人都有了工作,住进了楼房。孩子们就了业,都娶了媳妇,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小汽车。那个文化不高,体格很好,很能干活的老二,瞪着眼睛牛轰轰地告诉我,他要给太太买一辆小汽车,去上街买菜,送孩子上学,免得他驾车接送,把这个时间省下来好去打弹子机。他还扬言过几年也要到美国、英国转一转,开开眼界。真来神了,想不到的事情却在想不到的人的身上发生了。

 

闲谈之中,他们告诉我,在日本只要肯劳动,就没有很穷的人。这里的贫富差别不太大,工资都很高,但消费也高,而且日本征收消费税,购物付款的同时依法纳税。外国人也是如此,不予退税。因此,日本人就利用假期到外国去旅游去购物,享受外国的免税政策和低廉的物价,还可以把路费赚回来,同时又领略了外国的风光,真是一举两得。其实这个路子也真的很好,同样达到一个目的,比20世纪40年代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方式文明多了。

地下延伸

 

小时候,我就听大人讲,说地下有个世界,是鬼的世界,是阴森可怕的世界,有阴曹地府,有阎王小鬼。它的幽灵迷惑了人类世世代代,它的阴魂笼罩着地球上的各个民族。从古迄今,谁也没有看到,谁也没有说出具体的真实。

 

然而我在日本看到了,亲身体验到了。这个真实的地下世界并不阴森,并不可怕,却是十分光明,十分繁华的地下城市。生活在地下的不是鬼,不是妖,而是人,偶尔也能看到和地上一样的狗。和地面不一样的就是没有太阳,没有月亮。

 

大阪市的梅田地下街就是这样。它始建于1933年,建成于1971年。地下街共有三层,每层之间有电动滚梯,整个地下街既是一座繁华的地下商城,又是一处优美的游览胜地。街道宽敞明亮,两侧灯火辉煌,吃喝玩乐购物游览的设施应有尽有。

 

这里的街道路旁,有小桥流水淙淙而过。十字街口,有平湖池塘清澈见底。在精心制作的音乐喷泉里,随着清新的旋律,一道道水柱直射而上,一条条水龙腾空而起。灯光把它们装扮得五颜六色,明快的节拍使它们交叉升起,在湖面上溅起一朵又一朵水花,泛出一层又一层的涟漪。

 

这里的街心公园,有高山峻岭,矗立于一、二、三层之间,瀑布飞流,沟通整个地下商城。一队队白鸽飞翔而至,一群群小鸭嬉戏于平湖之湾。倘若孙大圣到此,也会乐不可支,流连忘返,因为这里比花果山水帘洞好多了。

 

这里的商品和地上的一样,品种齐全,琳琅满目,件件商品都很精致。小而精是日本商品的主要特点。他们的邮票都比中国小三分之一,他们用的筷子也比中国的小三分之一。宾馆房间、餐馆包厢、桌椅板凳、文具用品等都比中国的要小,但是他们却喜欢“大”字,把自己的民族称为大和民族,把日本国称为大日本国。

 

日本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保护得很好。国有森林保护完整,所用木材全靠进口,本国的树木一棵不砍。所用煤炭多数是进口,甚至装成袋子沉入海底,储存在天然的海水仓库里,而国内的矿山却不去开采。就这样,自己的资源珍藏起来,进口的资源又十分珍惜,因此,加工而成的商品都十分精致。

 

日本的商品质量标准很高。一个红薯,在这里经过加工烤熟,再配以精致包装,精心打扮,非常干净。色彩赏心悦目,令人食欲大增。到了消费者手里时,价格已经是800日元了。我们看了之后,一位朋友想起中国有句几乎人人皆知的老话,便略加改动,十分风趣地对我说:“当官实在太辛苦,不如上街卖红薯。”一句话逗得大伙哈哈大笑。大阪市像梅田这样规模的地下街共有5处,总面积达9.2万平方米。在东京、神户等日本的各大城市,都建有地下街道,它们和地下铁路、地下车站相互联系,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座座的地下城市。把人们生活的空间引入地下,使城市的结构和人们的传统城市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日本的资源开发科学合理,管理水平也十分先进。在城市与山林接壤的荒坡上,建起如诗如画的高尔夫球场;在山回水转的海湾里,建成如梦如幻的潜水俱乐部。森林之中没有朽木枯枝,农田绿野没有荒草败叶,河流小溪没有污染,万里长空没有烟尘。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几乎听不到汽笛响,摊床小店的巷子里,几乎听不到叫卖的吆喝声。庭院之外,干净得和室内差不多。广众之下,人与人之间都是彬彬有礼。

 

日本人的个头不高,属于短粗胖型。我看到的日本中学生,尤其是女孩子,细高个儿的很少。是什么原因呢?我仔细琢磨了一下,除了遗传因子这个主要因素外,是不是吃海鲜太多了?

 

日本的餐馆大多数是海鲜餐馆,日本人喜欢吃海鲜,又非常喜欢吃生的。因为大海十分宽阔,汹涌澎湃,无拘无束,海洋生物的体型也大都是宽宽的,侧重于横向发展。江河不一样,大江东去,河水中流,弯弯曲曲,带状形态,它所养育着的生物也是这样,又细又长,体型苗条。我建议日本朋友在体型上也搞一下立体开发,多吃一些江河里的鱼,改变一下形体状态。结果如何?不妨试试看。

嫁接文化

 

1994年春节,我陪同贵宾去三亚市的小洞天游览,忽然来了灵感,根据历史传说,写了一首诗:

 

东海醉八仙,云游小洞天。

明皇书御笔,求索海中山。

妃子惊魂落,泪飞荡古船。

斯人同感慨,远渡又扬帆。

 

诗中叙述了唐明皇听说八仙去南海小洞天游览,便下御旨让他们去梦境仙山,寻觅贵妃。杨玉环闻听之后,十分感动,泪水激起的千重海浪,竟把鉴真和尚第5次东渡日本的木船,返转漂流到了海南小洞天。八仙、贵妃和鉴真一行幸会之后,互相都被执著追求的精神所感动,便携手扬帆东渡日本,一举成功。他们带去了中国人民的真挚感情,带去了中国的古老文化。——这是多么美丽的故事啊!

 

9月19日上午,当我和我的朋友们肃立在奈良唐招提寺时,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我们终于看到了故事的再现,看到历史的见证。我为鉴真大师历经苦难百折不回而激动不已,我为中日人民十分坎坷的历史交往而浮想联翩。

 

奈良是1200年前的日本首都。公元759年,唐招提寺在首都的中心市区建成。“唐招提寺”四个大字是日本的一位女王亲笔题字,字体很像中国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这座寺庙是鉴真和尚主持修建的,当时他已经双目失明。他在这里住了4年,76岁时圆寂了。现在这里唐代风格的寺院依然香火鼎盛,他亲手种植的扬州垂柳,在他的墓前迎风摇曳,记录他6次东渡艰苦历程的画卷,仍在展室安然存放,伴他东渡的一尊尊佛像还在诵经颂典

 

看过唐招提寺后,再参观日本的东大寺、金阁寺、清水寺、二条城、明治神宫等,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刻影响。这些建筑风格、牌匾楹联、彩绘图像、山水花鸟,甚至烧香拜佛、抽签打卦、算命占卜等和中国的没有什么区别。日本人的传统观念,也和中国差不多。他们信奉孔孟之道,推崇仁义礼智信,讲茶道,爱书法;连日本女人穿的和服,都是中国的吴国时期传过去的,在我国已经看不到了,而在日本却保留了,又加以改进,作为国服。穿上之后,古朴大方,华贵高雅,再加上高拢发髻,淡抹娥眉,脚穿木屐,更加显得有声有色。

 

与此同时,日本的大都市也都有天主教堂,也有欧式建筑,这些来自西方世界。尤其是东京迪斯尼乐园,每天都迎送成千上万的游人,又以小朋友居多。日本的图书馆、展览厅、大书店等文明场所,都设有儿童游乐中心。小人书、小玩具、小电子游戏项目很多,小书桌、小板凳、小推车样样都有,连洗手间都有儿童的小单间。这种现代文明成功地吸引了少年儿童,抓住了人类的未来,使日本又越来越带有西方文化色彩。

 

9月20日,我们拜会了名古屋的官员。在谈到三亚与名古屋通航时,他们说,名古屋的机场筹划20多年了,只因市民对选址意见不一致,个别的农民不同意动迁,所以机场迟迟不能兴建。修路也是这样,若是有一户农民不同意占用他的土地,道路也修不成。

 

9月21日下午,我们应邀拜会了金泽市长山出保先生。市政厅的突出特点是办公集中,办事公开。各部科室都在一个大厅里办公,科室之间只有玻璃砖分隔,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工作人员都挂牌服务,对长官毕恭毕敬,对上级绝对服从,对客人十分热情,对工作认真负责。日本各级政府的长官,都是多党派竞争,全民选举。而日本天皇却是万世一系的,根本不是民选。在东京市里,日本的天皇宫,是一个别有洞天,闹中取静的地方。远远望去,是一片森林公园。古树参天,绿荫如盖,皇宫深深地隐藏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只是在某一个视角偶尔可以看到闪现出来的琉瓦飞檐。皇宫的周围是又宽又深的护城河,进入皇宫区的过桥上,有卫兵在把守。游人只能在桥头上向里面张望一下,就算大饱眼福了。而步行进入皇宫区的宽宽马路上,铺的都是厚厚实实的碎石子,车辆无法通行,就是人们徒步行走,速度也非常缓慢,远远就能听到沙沙作响的脚步声。日本的公园寺院神宫都是这样,园区内的通道都是铺很厚的石子。有的都是三角碎石,很锋利,女人要是穿漂亮的高跟鞋,不仅寸步难行,而且非把鞋子搞坏不可。

 

在金泽市吃晚饭的时候,日本朋友领我们到了日本传统的古老餐馆吃日本料理。餐厅分里外间,里间是摆放条桌,没有座椅,客人席地而坐。服务小姐用古典方式斟茶满酒,递送香烟。房间里窗户是方棱木窗,外面糊白色窗纸,和中国北方一模一样。日本有些现代化的星级宾馆也是这样,这些糊窗纸的小方格拉窗,既保持了传统风格,又代替了窗帘。

 

饭后,艺人为我们表演日本古典歌舞。一位40岁以上的女人穿和服,化淡妆,手弹琴弦。一位30岁左右的女艺人一边拍打手鼓,一边唱着古典歌曲。如同中国唐代仕女梳妆打扮的年轻姑娘穿着漂亮的和服,脚穿白色布袜,踏着节拍缓慢的鼓乐之声,轻舒广袖,轻歌曼舞。她动作迟缓,半遮半掩,欲言则止,欲进先退,显得十分深沉含蓄,表现出东方女性贤淑温柔的情怀。

 

现在日本崇尚西方文化,在酒吧间歌舞厅,都是边唱边跳,边歌边舞,和西方的表演方式没有什么区别,尤其是年轻人,更是这样,跳跃性大,爆发力强。像这样慢慢悠悠的,走一步退两步,老半天才唱出一个字的歌舞,也不多见了。

 

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吸收外来文化,摒弃腐朽文化,形成新鲜文化,它才会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反之,就会暮气沉沉,老气横秋。人也是这样。我的嫂子是日本人,吸收了中国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因此,她青春永驻,风韵犹存。她的孩子们身体健壮,虎气生生,充满阳刚之气。

 

“老五订婚没有?”我问嫂子。

 

“打算找一个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看样子还是喜欢中国人。”

 

“您的意思呢?”

 

“由孩子自己去定吧!”

 

“我看还是找一个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的西方女孩,这样就国际化了,就可以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家族。”

 

“小死鬼,又出些鬼主意!”

 

嫂子笑了,

 

哥哥笑了,

 

孩子们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