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水平,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中国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水平,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政党制度故事,传播好中国政党制度声音,阐释好中国政党制度特色,对中国政党制度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政党制度认知、提高政党制度认同,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党制度历史观、文化观,增强中国政党制度的骨气和底气。
一、中国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的基本构成
根据话语权的一般结构,政党制度话语权包括四个基本方面: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及话语效果。
(一)话语主体
从整体上看,中国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的主体包括: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知识分子、人民群众等,其中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民主党派在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中发挥协助推动作用,知识分子在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中发挥理论研究作用,人民群众在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中发挥着广泛基础性作用。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发挥不同主体在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又要注重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对话。
(二)话语内容
很多西方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理解,他们总是习惯性的从西方政治发展理念、政治话语系统和政党政治逻辑出发来评判中国政党制度,并断言中国政党制度不符合西方的民主构成要素,甚至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一党专政,并由此判定中国政党制度的缺陷和弱点必将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阿喀琉斯之踵”,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那块“短板”[1]。从西方政治发展理念、话语体系和逻辑架构的单一角度来分析具有特殊国情背景、发展脉络和艰巨发展任务的当地中国,所得出的结论必然过于简单而失之偏颇,进而出现错误。
与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不同,我国政党制度具体表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作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政党不是西方政治话语体系中的在野党(或反对党)。在中国政党制度框架和政治运行内,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逐步建立了具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征的政党政治运行机制,各政党之间积极秉承和发扬“团结合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互相监督”的制度理念与和合作理念。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成为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的话语内容,其话语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观点和方法,其话语内容从抽象的理论体系关注政党政治的具体世界,深入回答有关政党制度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话语内容与时俱进,随实践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发展话语内容,这样使政党制度话语内容更具有说服力和解释力。
中国政党制度话语体系集中体现在相关文件和工作条例中。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等重要文件,在这些重要文本中都显示了了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协商方针政策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主题和趋势,紧紧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要求,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和行之有效的方针策略。
(三)话语载体
一般而言,话语载体包括电视、报纸、广播、书籍、杂志、网络、微博和微信等大众传媒,还包括各种国际国内会议、学术交流活动、民间活动等渠道和平台。当前中国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面临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充分发挥多元化和立体化的传播与表达渠道和载体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与普及中国政党制度,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宣传和传播中国政党制度,引导和培育网络舆论,扩大中国政党制度的影响力,成为当前中国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中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四)话语效果
话语效果是话语所表达的立场、观点和主张所获得的某种结果或效果。中国政党制度能够把国内的各种力量有序组织起来,杜绝了无序竞争,使我国在短期内获得巨大的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2]
二、中国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实证考察——基于大学生政党制度话语认知调查的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中国政党制度话语的认知状况,本课题组在沈阳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中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分,回收有效问卷384份。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具体表述有比较清楚的认识,87%的学生能够准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是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
对中国共产党在[NextPage]中国政党制度中的作用有相对清晰的认识,84%的学生准确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和执政的作用。
在对中国共产党现状的评价中,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了82%。
对民主党派的性质,81%的学生认识非常准确,但也需要关注到还有19%的学生对民主党派的性质认识不是很清楚。
对中外政党制度的了解途径中,电视新闻、网络信息、课程学习、影视作品这些途径占到83%的比重,课堂学习在学生认知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党制度之于美国政党制度的特点,91%的学生指出了中国政党制度的三大优势特点。
中国政党制度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85%的学生准确地认识到中国政党制度作为推动力量的重要作用,但需要关注到有11%的学生说不清楚中国政党制度的作用。
未来希望加入的政治组织中,57%的学生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6%的学生希望加入民主党派,两者加和可见有63%的学生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提供了坚实党员基础。但23%不加入任何政治组织的学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态度,但也可以看作为无党派人士提供了孕育的土壤。
三、中国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的挑战与回应
中国政党制度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组成的复杂系统,是1+8的政党制度系统。在中国政党制度系统中,针对中国共产党能够产生压力现象,使其产生不安或恐惧者,首先便是来自于系统成员直接对于政治权威的“要求增加”,要求分为期望、公众意见、动机、意识形态、利益与偏好。政党不仅本身可以提出要求,也能在系统边际担任守门人,管理要求流动的输入,甚至能渗透到政治权威之中,对于要求回应的输出进行干预。除了来自系统成员的“要求”外,另一个系统压力便是来自于系统成员的“支持”,而其通常又分成“支持降低”或“支持丧失”两种压力模式。政治系统成员会不时以“政治共同体”、典范、以及权威三个对象作为支持变动的观察指标,随时对政治权威进行评价,并籍此考虑在系统中的下一个行动。与要求相同的是,政党同样在支持变动过程中,能进行主动或被动的介入。支持将会依照其显现的方式和强度分成两类,即以“行动”为主的“显性支持”以及以“态度”为主的“隐性支持”。来自支持的增减,充满着相当难以完全量化估计的特性,其并非仅从数量上判断,还必须从支持的强度、对象、指标和范围等加以综合判断,才能判断因支持变动而产生施加与政治权威上的实际压力。中国政党制度的结构特征和功能优势明显,但是在现代化发展、社会转型及全球化中依然遇到挑战,但是可以坚信中国政党制度一定能够以其坚定的定力、雄厚的能力,解决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中遇到的障碍、有效化解风险与挑战。
(一)中国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面临的挑战
中国现代化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切实地将自己的历史文化、政治传统和转型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并顺畅地推进自己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艰难转变过程——在某些现代要素的外部供给和内部需要的基础上,中国的局部转型迅速获得引人瞩目的成功。然而从总体上讲,中国要想实现整体的现代转变,既充满艰难险阻、又存在无尽变数。
中国的崛起,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国家的经济能力有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提升。如果说现代国家的发展是由经济作为引擎的话,中国的崛起在这里就获得了最强有力的证据。只是现代经济的发展不再是简单依靠经济因素就可以长久维续下去的事情。无论是人们解释“西方的兴起”、还是关注“中国的崛起”、或是总结“拉美的失败”、抑或分析“日本的停滞”、讨论“美国的衰落”,无不将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甚至传统、习俗纳入到论述中间,否则得出的结论就绝对地不可靠。只有在这样的综观分析视野中,人们才足以论断一个国家在国家间竞争中的优劣处境,并将这个国家的发展前景凸显出来。就此而言,中国经济总量的做大令人欣喜,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遗留下来的大量未决的问题,虽然我国的政党制度具有比较高的规定性,这些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一些文件和会议纪要中,而为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需要同依法治国的治理架构相契合,进一步增强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历史证明,民主不制度化、法律化,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国家政治生活的有序运作就只能是一句空话。[3]
(二)提高政党制度效能,巩固政党制度话语权
在西方政治话语体系和逻辑框架内,政党被设定为天然是以执政为目的,不把掌握国家权力作为政治目标的党就不算政党,就不具有合法性基础;同时政党必须通过选举赢得执政权利,政党之间是你死我活的利益竞争关系,政党政治就是选举政治。其政党政治也面临着各种危机,如否决政治盛行、选举舞弊、黑金政治等。在美国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希拉里与特朗普的总统竞选,充分暴露出美国政党制度运行中存在的痼疾,为了登上总统宝座,两党互相抹黑对方,极尽互相倾轧的能事,现实政治不断印证着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中对美国政治的辛辣描述。但同时可以看到美国的两党选举始终在制度设定的轨道上运行,即[NextPage]使政党间进行猛烈的言语攻讦,但没有引发政治失序,没有破坏政治稳定,没有引发势同水火的社会分裂,共同的制度程序、共同的价值信仰将两党的激烈竞争限定在适度的范围之内,这些制度化发展的成果同样需要关注。
在具体的实践中,协商还没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中优化决策的必要环节。某些地方的基层党委与民主党派的协商频率和协商效果主要取决于党政主要领导的态度与认识,而协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制度化的要求,主要领导民主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协商的效果,从而出现了主要领导高兴了就会协商的现象,而不高兴的时候就不忽略了协商,这带有明显的人治的痕迹,与我们党所强调的依法治国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有的以情况通报代替了正常的协商,至于对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则忽略不计、漠然处之,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党协商无疑变成一种形式化的表征。习近平同志强调,协商就要真协商,真协商就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只有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协商才能避免流于形式,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加强协商,有利于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决策。[4]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长期合作和协商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通过制度化和法治化促进中国政党制度的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的陆续颁发,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晚近的201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部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全党遵循施行,让政党协商第一次“有法可依”,让政党协商正式纳入到依法治国的范畴。在我国政党合作协商取得制度化、法治化不断进步的同时,《条例》中政党协商偏重原则性、刚性稍显不足的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严厉考核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的短缺,将会弱化我国政党合作协商的政治过程和政党制度的整体效能。因此,我国政党制度的制度化、法治化进程依然需要汇聚力量、持续推进。
具体而言,针对我国政党协商中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要对症下药、着力完善。建立健全知情明政机制、考察调研机制、工作联系机制、协商反馈机制,填补“制度空白”、增强“制度刚性”。有关部门要及时充分地提供政党协商所需要的材料信息,及时研究和采纳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升政党协商的效能。严格政党协商的反馈程序,保证政党协商的结论尽快交付有关部门落实,通过书面、会议等形式,及时向各政党反馈办理采纳情况,做到协商形式规范化、内容具体化、工作制度化。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民主党派的密切合作下,通过周密的部署与严格的执行,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国政党制度话语权建设水平,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党制度历史观、文化观,增强中国政党制度的骨气和底气,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周余云.多维视野下的中国政党制度[J].求是,2015(5):59.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2013-12-26).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6/c64094-23952651.html.
[3]董石桃.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N].光明日报,2015-02-14(7).
[4]孙春兰.着力推动政党协商深入开展[EB/OL].(2015-05-31).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5-05/31/c_1115421940.htm.
大学生(本科生)中国政党制度话语认知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对中国政党制度话语的认知状况,我们特开展此次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大约占用您5分钟时间,谢谢您的配合!
1.您的性别是( )
A男 B女
2.您所在的年级是( )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其他
3.您的政治面貌( )
A中共党员 B共青团员 C群众 D其他
4.您的专业是( )
A文科 B理科 C工科 D其他
5.您认为中国政党制度的具体表述是( )
A中国的一党制 B中国的两党制 C中国的多党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E说不清楚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党制度中的作用是( )
A领导和执政 B接受领导和参政 C在野党 D反对党 E说不清楚
7.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现状的评价( )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较不满意 D很不满意 E说不清楚
8.您对民主党派的了解程度( )
A非常了解 B有一定了解 C不太了解 D完全不了解 E说不清楚
9.民主党派由哪些党派组成(可多选)( )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民主建国会 [NextPage] D中国民主促进会 E中国农工民主党 F中国致公党 G九三学社 H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I中国国民党 J民主进步党 K亲民党 L新党 M民主党 N共和党 O说不清楚
10.您认为民主党派的性质是( )
A在野党 B反对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D执政党 E说不清楚
11.您对中国和国外政党制度了解的途径是(可多选):( )
A电视新闻 B电台广播 C网络信息 D课程学习 E专业书籍 F影视作品 G亲友同学 H其他
12.您认为自己对西方政党制度的了解程度是( )
A非常了解 B有一定了解 C不太了解 D完全不了解 E说不清楚
13.您认为美国的政党制度是( )
A一党制 B两党制 C多党制 D说不清楚
14.您概略比较中国政党制度和美国政党制度后,对两者的评价是( )
A中国政党制度优于美国政党制度 B美国政党制度优于中国政党制度 C国情不同,各具优势 D说不清楚
15.您认为中国政党制度之于美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可多选)( )
A合作代替竞争 B集中力量办大事 C集中智慧优化决策 D说不清楚
16.您认为当前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可多选):( )
A经济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民主自由的提升 D社会和谐与公平 E国家稳定统一 F军事现代化 G说不清楚
17.您认为中国政党制度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是( )
A推动力量 B可有可无 C阻碍力量 D说不清楚
18.您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
A经济转型 B贫富分化 C民族问题 D美国遏制 E与周边国家的摩擦 F说不清楚
19.您对政党合作和政党竞争哪个更感兴趣( )
A政党合作 B政党竞争 C说不清楚
20.为了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您认为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转变为一党制 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实行两党制 D实行多党制 E说不清楚
21.您未来最希望加入下列哪个政治组织( )
A中国共产党 B民主党派 C其他政治组织 D不加入任何政治组织 E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