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 首页 > 民族宗教
悬空寺,岩石上围造的精神奇观
发布时间:2009-09-09作者:来源:null

佛道胜景——恒山悬空寺。资料图片 

  恒山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金龙峡,为我国五大悬空寺之首,其玄妙精巧,奇绝险峻,为佛道胜景,更是天下奇观。有关其传说,我从小就在诸多武侠小说中烂熟。北岳地处塞外,其漠北风光和侠道衷肠一直是我向往之所在。

  从山西大同市坐车约80公里,沿途粗犷而苍茫的塞外风光进入了视野。

  塞外初秋,草木苍遒。过了浑源县几公里处,高峰突起,群山绵延,据称恒山境内大大小小有一百单八峰。其中,天峰岭为北岳主峰,与其对峙的峭壁是著名的翠屏峰。很快,我们便到达两峰之间的幽深峡谷处,只见峭壁侧立,一线青天高悬,这就是恒山著名的金龙峡了。

  在诸多的武侠记忆中还没回过神来,我们就已身入其境了。金龙峡自古就为北岳绝塞天险,交通要冲。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这里劈山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时,杨业父子在这里以险据守,抵抗外族的侵入,留下千古传奇。至今在金龙峡的半腰,仍然可见到盘绕的古栈道遗址,只是狼烟不再。

  金龙峡地势陡峻,两岸悬崖直立百米,如同斧劈刀削。抬头向上望去,但见几座赭红色的寺庙依附于绝壁中央,下面是百丈悬崖,上面突兀的岩石微微前倾,似乎瞬间就要下塌。看上去,孤零零的悬空寺玄妙而突兀地显现于岩石绝壁上,几乎无路可攀,无从接近。

  我们气喘吁吁地从新开凿的石云梯爬上去,来到古栈道,早已是两股战栗。古栈道连着悬空寺,脚踩薄板吱吱作响,犹如置身于空中楼阁。悬空寺现距地面约50米,据说,北魏初建时,当时与地面的垂直高度近百米,之后上游河水沉积泥沙将地面抬至现在的高度。

  攀过栈道,进入寺院内,游客众多,顿感空间拥挤,这里长不及10米,宽不足3米,为一狭长院落。寺院依绝壁而建,以西为正,寺门向南而开,南北各有楼宇对峙,既是钟鼓楼,又是门楼。院西依崖建造双檐平顶楼阁佛堂一座,穿过院落向北,自钟楼内可攀梯而上。佛堂内有三殿,分别为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殿。悬空寺楼阁殿宇大小共40间,它们置身峭壁,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子。其实,这些木柱子大多都为虚设,仅为视觉上的安全感而设,其真正承重的是横插进岩石深处的铁杉木做成的“铁扁担”。由于其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的岩石里,使得悬空寺成为一座悬而不空、看似若空的建筑。

  随同的台湾学者赞叹说,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它集美学、力学与宗教内涵于一身,同时更是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完美统一之作,孤立绝尘,高不可攀。

  据称,恒山悬空寺的由来有两种传说,按佛教传说,古时金龙峡山洪水泛滥,民不聊生。以为有金龙作祟,百姓便想到建浮屠来镇压,又碍于“佛不上山”的忌讳,于是在这百丈悬崖上悬空修了一座寺庙。按道教传说,北魏王朝将恒山作为道家重要的道场之一,进行说法修炼,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禁忌建造了悬空结构的建筑。

  从悬空寺折回时,我想起了《洛阳伽蓝记》中所记载的北魏时期佛法盛行、大兴土木时的情景,那时,人们“弃象马如弊履,举家室之财富”,来围造精神奇观。我想,1400多年前,恒山悬空寺修建时也是如此,那是那个时代人们在岩石上所围造的精神奇观。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蔡京)